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隨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的出臺,更多的制造企業加入到數字化、智能化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探索之中。作為國內電纜行業的領軍企業,江蘇上上電纜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上”)在數智轉型的過程中,除了大規模的硬件及其設施投入之外,難能可貴的是對全體從業者的技能轉型培養。
壯大新興領域的創新人才梯隊
張東杰,歷經16年淬煉,打造了上上新能源電纜年銷售10億元的新增長點。
作為線纜規模中國第一、全球第七的上上,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創新的步子正在加快。以“手里拿一個、嘴里含一個、眼里盯一個”的緊迫感,不斷開發新的產品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上上新能源汽車線纜事業部,2016年成立,短短8年時間,從零起步,發展至今已開創出年銷售250萬公里電纜、10多億元的出色業績。
上上為何能快速將新能源汽車線纜做成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們對于創新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新能源線纜事業部技術部部長張東杰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張東杰,2008年入職上上,2016年調入新能源事業部之后,用一年半的時間開發出國內首根新能源汽車用硅橡膠車內高壓軟電纜。該電纜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新能源汽車關鍵電氣零部件由國外線纜技術壟斷的局面。同時,這項技術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和行業的高度認可,榮獲全國“職工技術成果獎”一等獎。
其后的數年,張東杰團隊再接再厲,累計開發新產品21個,獲授權專利34項,其中6項為發明專利。2021年,張東杰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談到今天的成績,張東杰深有感觸地說:“這源于上上高起點的平臺以及公司打造學習型組織的文化理念,讓我們有足夠多的機會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得到淬煉?!?/span>
作為一名產品設計師,張東杰的工作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從市場調研、產品立項、研發、設計到最終推出市場適用的產品,都需要不斷地與客戶進行各種討論、交流與碰撞。產品研發十幾年,張東杰出差的頻率特別高,幾乎是“半個業務員”。因此,張東杰對客戶需求與市場規律的深刻理解,成為了他日后帶領團隊獨當一面的寶貴經驗。
在張東杰的成長道路上,“導師結對”制度讓他記憶深刻。張東杰回憶道:“迷茫時刻總能找到‘引路人’,讓我從‘青苗’茁壯成長為‘大樹’?!?/span>而技術人員定期進修制度也讓張東杰受益匪淺:“使我有機會不斷自我充電,提升自己?!?/span>
建廠50多年的上上,盡管已經是一艘“航母”,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卻始終保持著敏捷與機警,對新領域以及新品的敏銳嗅覺毫不遜色于“小舫板”。正如上上董事長丁山華所說:“開發一個新產品,打開一片新市場?!币虼?上上進入新興市場領域的決策,催生和培養了一大批新型電纜研發人才,如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等等。
培育兩化融合的跨界人才團隊
陳誠,時代大潮下傳統制造業與現代科技融合的復合型人才。
傳統制造業向數智轉型的成功與否,一個關鍵點是能否具備跨越制造業與數智化的復合人才。
2013年,陳誠碩士畢業后就進入了上上裝備部。裝備部不僅僅是對設備進行安裝、維保,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是對裝備進行自動化改造,這是上上對于傳統線纜制造轉向數智化的一個早期布局。到2019年,裝備部的職能向研發線纜設備延展,原先的“自動化改進組”也更名為“裝備研發中心”。
“我們自制了電纜核心生產設備——擠塑機,很榮幸能參與到這個項目?!闭劶敖甑墓ぷ鞒晒?陳誠臉上寫滿了自豪。
自制不是對設備的某個功能進行改造,而是對整個設備進行設計和制造,這對陳誠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由于前期的積累和自身的刻苦鉆研勁頭,陳誠不僅對設備的原理、功能進行了研究,還深入現場了解線纜制造的工序。深入現場也幫助他站在設備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地滿足使用者的習慣和偏好。
最后,陳誠及其團隊研發出來的擠塑機,價格只有進口設備的三分之一,而且避免了國內一些設備的使用盲區。目前,上上自制擠塑機已正式投產3臺,成為上上精良裝備中的一員,積聚著上上獨有的競爭優勢。
要想實現設備的數智化,對軟件的理解和編寫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在多年的設備改造以及研發過程中,陳誠依托在學校攻讀電子工程專業時學到的軟件編程的“底子”,利用業余時間大量自學編程所需要的各種計算機知識和語言。
通過不斷學習和嘗試,陳誠終于把非專業出身的自己“逼”成了一個代碼寫作員。結合公司實際需要,陳誠陸續編寫了特種電源線直流電阻采集軟件、備品件信息化管理軟件、配電房信息化點檢軟件等實用軟件,無縫滿足了設備改造的需要。
“隨著公司智改數轉的加快,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不僅要一專多能,而且還要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學習是唯一的途徑?!标愓\說。
“不斷學習”是上上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理念,上上董事長丁山華就是一個典范。當年,36歲的丁山華首次到上上當廠長時,還是電纜行業的門外漢。至今40余年,丁山華干這行、愛這行,一直堅守在電纜行業,幾乎是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印證學習的樂趣。
受到公司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影響,陳誠工作十年來,從未間斷過學習。通過公司提供的各種培訓以及自主學習,陳誠不斷適應新的技術發展潮流,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實現了個人與公司的同步成長。2023年,陳誠榮獲公司“上上工匠”稱號。
打造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
岑永彪,“老勞?!毙旅婷?高素質、高技能產業工人的代表。
一線操作工作為制造業中最廣大的從業群體,他們的素質對于數智化轉型的成敗至關重要。由全國總工會頒發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中提到,要打造高素質、高技能的產業工人,實現產業工人隊伍的現代化。
如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操作工,上上采取的一個方法就是發揮勞模的帶頭作用。
從二十年多前的ERP率先應用,到十多年前CIMS的行業首創,上上的信息化工作幾十年來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從2020年開始,上上開展“智改數轉”,以智能化和數字化為目標,全速推進建設具有上上特色的現代化智能管理工廠。
智能工廠不僅需要人去建設,而且需要人來運用。隨著智能工廠項目的逐步推進,上上需要對3000多名一線操作工進行全員培訓提升,各分廠的班組長以及“上上工匠”被納入首期培訓班。
低壓分廠護套車間的模頭工岑永彪40歲出頭,曾多次榮獲溧陽市、常州市,以及省、國家級別的榮譽,是上上的“老勞?!?。利用周五和周末的時間,每次學習2個小時,岑永彪系統了解到智能制造的意義、原理等理論知識,并掌握了相關系統的操作方法。
為了不耽誤工期,又能在最少的時間內完成全車間的培訓,岑永彪將培訓班的知識點結合他個人的操作經驗,總結為幾個簡單有效的關鍵步驟,開始了“層層傳授”:先將其傳授給同車間的七八名同事,形成第一梯隊,再由第一梯隊傳授到第二梯隊。以此類推,直至完成對全車間40多名操作工的培訓,迅速達到公司的培訓要求。
通過這種模式,上上在數智轉型的道路上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產業工人培訓,一年培訓就達百余次。
記者在護套車間看到,8條電纜自動化護套擠塑生產線一字排開,正井然有序地工作著。
據介紹,“兩機一槍”(工控機、打印機、掃碼槍)成為每名操作工的必備“裝備”,所有生產信息“碼”上調取、流轉,整體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傳統制造業的風貌正在悄然換新。
除了倡導全員學習、終身學習之風、打造學習型組織外,上上還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和與之配套的晉升、激勵機制。在激勵機制方面,上上為一線員工設立了“技能津貼”,評上中級技工、高級技工、技師、首席技師,每月除工資以外額外享受300元、800元、1200元、2000元的津貼。為技術人員設立“技術津貼”,評上的每月享受500元—8000元不等津貼,目前最高的已享受6000元的月津貼。此外,還有“工藝工程師”“采購工程師”“生產班組長”評級,評上的均享受相應津貼,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我做好”為“我要做好”。員工和新技能、新知識的雙向擁抱,企業和員工的同向發力,正推動著上上在智改數轉的新賽道上不斷超越。
“上上的智能化起步較早,要保持優勢,還需要比別人再好一點點?!倍∩饺A說。面對近期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以及全國幾千家規模電纜制造企業的激烈競爭,“把自己做好,把上上的智能化工作做得更好”,就是丁山華的應對之道。